今年以来,《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科技企业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系列新规相继出台,连同力场君在内的金融消费者们都在眼巴巴地瞅着,这能提升科创板的含金量、让连跌了3年的科创板,站上全新起点。
特别是修订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中,强调了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这也成为很多挂着科创名义的普通制造业企业,使劲跳才能够得着的的门槛。同时,也有一些怎么使劲跳,都够不着的公司,难免就动起了歪心思。前段时间,就有个坏榜样,被拉出来祭了旗。
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最早是在2023年6月申请上市,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张波、周磊;后来这家公司在今年2月公告终止了IPO流程。随后在今年7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科利德下发罚单,指出该公司在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等行文,具体涉及与13名员工于申报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岗位为研发相关岗位,但上述人员前份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岗位为生产技术员、安环工程师等非研发岗位。
对此上交所指出,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未能准确披露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金额等与科创属性指标相关的重要信息,相关数据扣除后不再满足科创属性指标条件。这也让科利德成为《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修订后,被认定信息披露违规的经典案例。
最近力场君则又关注到一个科创板IPO案例,公司全称是江苏先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锋精科,保荐机构是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刘天宇、刘一为。这家公司的研发人员相关数据,也很有意思。根据招股书披露,先锋精科截至2023年末的员工总数为710名,其中研发人员106名,占比14.93%;这不算低了,明显超过了10%。
但有几处细节,颇耐人寻味:其一,先锋精科自称是国内半导体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细分领域的精密制造专家,尤其在国际公认的技术难度仅次于光刻设备的刻蚀设备领域,公司是国内少数已量产供应7nm及以下国产刻蚀设备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看起来的确是高大上呀。
但是该公司的106名研发人员中,专科学历人数多达61人、占比为57.55%,全公司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才刚过20%,是不是有点奇怪?
其二,先锋精科记录的2023年研发费用,其中包含的职工薪酬仅为1467.53万元,折算到106人的研发人员团队,人均人力成本约为14万元;而在2021年,当时还只有61名研发人员,对应研发费用中包含的职工薪酬为1111.33万元,人均将近20万元。在研发人员大量增加的2022年、2023年,研发人员人均薪酬却大幅下滑;若剔除由企业承担的社保、公积金等,从事“国产刻蚀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的先锋精科,研发人员人均月工资还不到一万元,是不是也有点奇怪?
提示一句,在先锋精科披露的员工专业结构分类中,并未列出生产技术人员的数量,力场君不知道它是如何划分生产线技术人员,和专职研发人员的,当然也不能据此就断定它的信息披露一定就有问题。但是上面提到了的两处疑点,上交所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
毕竟有了科利德上市失败,且被定性为违规的前车之鉴,倘若有其他公司想要蒙混过关,不论是对监管部门,还是投行保荐人,总归不是什么体面事儿吧。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