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证券成“首家”90%控股的外资券商,为了这一时刻已”图谋“26年……

26年过去,摩根士丹利终于在国内有了第一家逼近全资控股的券商。7月13日晚间,华鑫证券母公司华鑫股份发布公告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下称摩根华鑫证券)完成了股权转让事项所涉及的工商变更登记。根据最新公告,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已经升至90%,距离全资控股仅剩一步之遥。

作为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和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摩根在华的金融野心可追溯到26年前,彼时1993年,时任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林重庚向高层递交了一份报告,阐述在中国成立一家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迫切性。恰逢摩根士丹利急于进入中国市场,多轮商洽,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决定成立一家合资券商——中金。

然而,中金两大股东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围绕中金实际管理权的”争夺“令双方的合作并不是很愉快,最终分道扬镳。如果说改革开放下,外资券商迎来了第一波进入中国的浪潮,那么,中国加入WTO,合资证券迎来“第二波”浪潮。

2011年,摩根士丹利的“兄弟公司”摩根大通也进行证券布局,与第一创业联合组建的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正式落地,然而这场“联姻”好景不长,2016年摩根大通即谋求退出。规定下无法谋求空股权是其一,经营业绩不佳则成了摩根再度退却的主要原因。但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摩根不可能退却。

如今国内对投资比例的放开,无疑将使得外资券商迎来第三波浪潮。谋求海外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外资的共识,摩根的布局也早已不再局限于证券。只不过,摩根能够成功本土化,还有待商榷,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都已经意识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外资券商入华第三波浪潮,摩根证券成“首家”90%控股的外资券商

纵览外资券商入华的历程,可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始自1995年摩根士丹利叩开合资券商的大门;至2001年中国入世,外资投行纷纷设立合资企业分享金融“盛宴”,第二波浪潮随之开启。

2018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2020年3月13日,证监会进一步宣布,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股比限制,较原定的12月1日提前了8个月。

以此为标志,外资券商进入中国20多年来的“第三波”浪潮。伴随第三波浪潮的来袭,对于有意向进军中国证券市场的外资来说,正处于最好的时代。

在此时代浪潮之下,摩根士丹利控股一家券商的梦想也变得十分迫切。

事实上,摩根士丹利对合资券商控股权的觊觎由来已久。早在1995年,摩根士丹利便成为首家入股中国国内合资投行的跨国银行,造就了中金公司“投行贵族”的传奇。然而,摩根士丹利希望中金成为其在中国投行业务的载体,却始终未能如愿,最终在与建行争夺实际管理权中败北。2010年,摩根士丹利作别中金,不久便牵手华鑫证券。

无巧不成书,就在摩根士丹利牵手华鑫证券的同时,摩根士丹利的“兄弟公司”摩根大通也同时出手。2011年,摩根大通与第一创业联合组建的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正式落地,然而这场“联姻”好景不长,2016年摩根大通即谋求退出。

从1995年参与组建中金公司,到如今手握摩根士丹利证券90%股权,大摩在中国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

尽管目前国内外资控股券商已达九家之多,但是摩根士丹利独自持有九成券商股权,却是首家。其他合资券商,控股比例均在51%。

摩根士丹利急于全资控股的“图谋”

事实上早在2019年,华鑫证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摩根华鑫证券的2%股权,摩根士丹利作为唯一受让方,以3.76亿元接手。由此,摩根士丹利和华鑫证券的角色已经实现互换,摩根士丹利对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从49%升至51%,正式成为摩根华鑫证券的控股股东。

既然已经成为控股股东,为什么华鑫证券还要迫不及待的不断加码,要实现完全控股呢?

对照其他外资券商的轨迹,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与本土券商相比,外资控股券商初期大部分都存在业务单一的短板。而从过往规律来看,外资拿到合资券商控股权后,一般都会谋求业务扩张。例如,去年12月,高盛高华就曾向北京证监局递交变更业务范围申请材料,今年7月6日该申请正式获批,新增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以及代销金融产品四项业务资质。

与其他外资券商一样,摩根士丹利证券同样存在业务单一的短板。目前,该券商仅有股票和债券承销与保荐、债券自营两项业务。

而在拿到绝对控股权后,摩根证券不仅可以更加灵活展现自己的投行业务优势,而且在申请其他业务牌照上也将少了股东层和管理层面的阻碍。

老虎财经注意到,在摩根士丹利获得控股权后,摩根华鑫证券随即“旧貌换新颜”,投行业务连结硕果。

2020年,摩根华鑫完成了包括中芯国际、百奥泰、康希诺三单科创板IPO,其中摩根华鑫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参与了中芯国际532.3亿元的IPO项目,这也是去年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IPO。

而在再融资方面,摩根华鑫也拿下了宁德时代、药明康德、南方航空等多家大厂再融资大单,均担纲联席主承销商,合计规模高达550亿元。此外,公司还作为联席保荐机构,协助蓝帆医疗完成了31.44亿元可转债发行。

借助投行业务的“爆发”,摩根华鑫证券业绩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而在此前三年,2017年2019年,摩根华鑫证券持续遭遇亏损,净利润分别为-6948.65万元、-9979.2万元、-10872.8万元。

此外,在扩大业务方面,摩根证券也在积极布局。据悉,摩根华鑫证券已经在今年3月递交了变更业务范围的申请材料,但暂未获得受理。

外资券商时代来临,本土券商打造“航母级券商”抗衡

除了摩根士丹利,不久之前,瑞信方正证券也完成了更名。合资券商频现更名的背后,是外资加速进军中国券商行业的生动体现。尤其在券商外资股比限制放开后,外资控股券商实际已如潮涌。

据老虎财经梳理,截至目前,包括摩根士丹利证券在内,外资控股券商合计已经达到9家,分别为汇丰前海证券、瑞信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和星展证券。

其中,除了汇丰前海证券、摩根大通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是外资新设立的控股券商,其他均是由中资控股的合资券商转变而来。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首家外资独资券商或也即将诞生。2020年3月,高盛集团实现对高盛高华控股,持股比例增至51%。同年12月,高盛集团启动收购高盛高华100%股权的程序,目前正在等待监管层面的批复。

可以说,外资券商时代已经呼之欲出。面对门外之狼的“侵入”,监管早已提出打造“航母级券商”的期望,而强强联手来“抗敌”,也成为市场的共识。

就在7月5日,方正证券(601901)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国平安间接控制的新方正集团。变更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掌控两家证券公司,而两家的合并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早在去年,市场先后多次出现券商合并的传闻,包括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第一创业与首创证券、国金证券与国联证券等。

前两起是被官方辟谣,后一起则是交易双方未能就合并方案中的部分核心条款达成一致,终止吸收合并事宜。上述传闻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未来国内市场,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级券商的背景下,券商并购重组仍是大势所趋。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泰凌微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工大高科-铁路信控第一股周年

恭贺起帆电缆605222主板上市!

西藏多瑞优势先发造福儿童用药

艾布鲁完美申购18.39元/股

避雷器龙头金冠电气顺利上市!

仕净环保申购结果公布!

迪阿股份上市超募超33亿!

科跃中楷上榜北京民营企业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