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质量发展: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实体经济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而扎实做好实体经济的各项金融服务,也是金融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直在坚持并将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工作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二十大代表、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表示。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没有强大的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和服务,是金融业的责任与使命,有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这也是金融业自身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各家银行持续提升制造业贷款占比,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

  以交通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该行制定了《交通银行支持制造强国行动方案(2022年版)》,明确了包括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贷款等多个维度的年内发展目标要求,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制造、区域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园区等制造业支持方向和保障措施。

  交通银行以此为纲,持续加强向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中长期领域的信贷资源倾斜力度,在年度授信投向政策中将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持行业,并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G领域、集成电路产业链等热点领域专项策略指引;加强制造业发展考核,给予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等制造业业务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流动性成本减免、拨备支出减免等一系列补贴政策,持续激励全行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688亿元,增幅21.79%。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加1323亿元,增幅达50.65%,增速在同业中居于前列。

  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受重视程度持续加大,金融业对交通强国建设的支持也越来越具体,服务越来越丰富。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开局和起步的重要阶段。4月20日,银保监会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支持公路交通建设,推动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

  “《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目标的早日实现。”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表示。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商投行联动的业务模式,为公路交通建设项目提供包括银团贷款、专项债承销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营收结构,实现‘轻资本’运营。”杜阳建议。

  8月30日,在厦门北站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组钢轨顺利铺设,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新建福(州)厦(门)铁路实现全线铺轨贯通。

  福厦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端衔接合福高铁、温福铁路,南端衔接厦深高铁、龙厦铁路,全线共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东、泉州南、厦门北、漳州8座车站。通车运营后,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1小时通达”,厦门、泉州、漳州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对推动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崛起,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时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了解到,自项目启动以来,该行积极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会同总行战略客户部组建内部银团,累计发放银团贷款26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如期建设完工。

  参与数字中国建设

  2021年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

  “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规划》提出,要以建设数字中国为总目标,以加快数字化发展为总抓手,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阶段,多数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感知阶段而非行动阶段,受限于技术的同步、数据的规模、种类以及质量等因素,企业往往面临缺乏核心数字化转型方案的困难。但市场上占有绝大部分比例的通用型解决方案,又无法满足行业企业个性化、一体化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因此,转型支撑服务生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来自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变化,银行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些变化,也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躬身入局,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积极与各行业企业对接,在帮助企业直面来自数字化挑战的同时,以数字化技术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我们深知,传统的业务平台无法支撑数字化转型,我们瞄准‘云计算’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打造承载数字化系统的核心平台——信创云,抢占数字化转型未来‘云’技术制高点。”中信银行董事长朱鹤新在该行2021年年报致辞中表示。

  中信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基础设施云化率达到99.7%。

  与此同时,围绕数据业务化和业务数据化,中信银行积极构建贯穿前中后台的全链路数据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金融时报》记者从中信银行了解到,目前,该行已将数据资产建设成果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普惠金融业务全流程,建设普惠金融创新试验田、产品研发智能信贷工厂,搭建涵盖基础类、供应链金融及个性化产品等在内的“中信易贷”数字化产品体系。

  “通过设计近百个标准化场景、200多个可复用组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四分之三,项目并行投产能力提升了3倍。”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靠数字化能力建设,中信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截至今年8月末,中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4200亿元,两年增长80%。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泰凌微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工大高科-铁路信控第一股周年

恭贺起帆电缆605222主板上市!

西藏多瑞优势先发造福儿童用药

艾布鲁完美申购18.39元/股

避雷器龙头金冠电气顺利上市!

仕净环保申购结果公布!

迪阿股份上市超募超33亿!

科跃中楷上榜北京民营企业百强